长汀县,坐落在武夷山脉的南麓,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中国石油与世界“客家首府”之称的长汀,缘分就此开始。
2011年,国家七部委深入长汀调研,提交《关于支持福建省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派中国石油与长汀建立固定的共建帮扶关系。
2012年,一封来自原国务院扶贫办的函像一束光,为革命老区长汀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石油迅速对共建帮扶事宜展开调研,形成了“中石油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项目”等对口帮扶计划,并委派兰州石化公司将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优势与长汀县稀土、高岭土等资源优势结合。兰州石化公司闻令而动,迅速组织力量奔赴长汀,开启了产业帮扶之路。
然而,想在老区山坳里建现代化装置并非易事。作为福建曾经有名的贫困县,长汀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项目用地多为丘壑地貌回填地,地质情况复杂。按照设计确定的实施工程的方案,1338根灌注桩大部分需深入地下40米深,这种工程定额取费,别说长汀县,就连福建省都前所未有。
此外,长汀拥有千米高峰19座,交通不便利成为项目建设的拦路虎。2012年,从兰州到长汀无法直达,需到厦门后再坐长途汽车中转,项目建设团队每次前往长汀,都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抵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交通虽然不便利,土地虽然很贫瘠,但只要肯干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时任长汀催化剂项目经理部总经理秦松,带领一群技术干部和工程师,在这里苦干实干、爬坡过坎,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传奇。
长汀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兰州石化服务老区发展的使命,同时也是提升国内催化剂水平的一次大胆实践。新一代兰州石化人继承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直面困难和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石油人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长汀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这是催化剂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稀土元素在催化剂中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可提升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效率。因此,丰富的稀土资源为催化剂生产提供了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来源。
长汀城墙之外便是汀江,就如同黄河之于兰州人一样,这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让“一江净水”长流长汀?
一方面是宝贵的稀土资源亟待开发的使命,另一方面,“一江净水”长流长汀是民心所向所盼。秦松内心深刻懂得,仅有成本优势是不够的,自己和团队不仅要在这里建起先进的催化剂生产基地,更要在这片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守护住那片“绿水青山”。
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新《环保法》,新法的要求更高、管控力度更严,特别针对废水中的盐含量提出明确要求。而催化剂废水“除盐”难度很大,当时国内同行业已有的蒸发结晶除盐系统无现成经验可循,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摸索。
“只要方法对,没解决不了的难题。”秦松带着技术质量部副主任白吉云和几名技术人员查文献、调研、交流、取经,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确定了第一版废水净化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设计时,首先要处理悬浮物,要除硅钙、氨氮等,这套系统要把各个不同公司的技术都要集成起来,选择每家公司最擅长的技术参考。
秦松告诉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郑小宗,选择技术时一定要谨慎,选择了某项技术以后很可能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解决了原本的问题,但又会产生新的污染物。如何让新的污染物进入下一个环节时变为“原料,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是最关键的。
那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秦松带领攻关小组跑遍了当时国内20家污水处理头部公司,集中精力研究“除盐”问题,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建立方案,一次次优化、一次次否定,又一次次建立,他们先后在兰州本部开展侧线次,完成了项目废水净化处理第二版零排放工艺的搭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整体技术最优化。
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项目的顺利进行,经过长汀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水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指标,甚至优于有些净化器净化后的水质,这是让秦松最自豪的事情。
长汀项目的设备不同于其他项目,它是国内单套最大、环保最严格的催化剂生产线,一旦做大,首先要解决的是其配套设备的问题。
那时,长汀稀土催化裂化催化剂项目需要配备有5万吨/年催化裂化剂装置,1.5万吨/年超稳分子筛装置,100吨/小时氨氮处理装置,8万吨/年水玻璃溶解装置等,而当时国内的催化剂生产厂并没有这样先进的同类型设备。
2014年起,时任长汀催化剂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的崔文广带领采购及施工管理部副主任高宣,开始了漫长的调研之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咨询了业内专家,前往国内多家供应商考察先进的催化剂生产设备。
除了当地考验查证,高宣还频繁地通过电话、邮件与专家保持联系,咨询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通话的要点,每一个建议他都仔细分析。有时,为了一个关键参数的确认,他会连续几天几夜与专家讨论,直到问题迎刃而解。
公开招标后,很多新的供应商进入他的视野。为了让采购的设备保证质量的同时又能节省成本,两年间,他调研了320种设备,详细分析每种设备的性能、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最终筛选出几种最适合项目的设备。
2017年9月,经过长达5年的研究设计,5万吨/年炼油催化裂化催化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万事开头难,项目开建时的困境没有让他们退缩,“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初到长汀时,微球运行二部班长徐龙的内心是一堆问号,在“一片荒芜”的工业园区,没有电力、没有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工作怎么干?
困难不仅在工作上,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让他和不少同事都长了湿疹,甚至患上风湿类疾病。而工业园区周边,连一家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好多次因为巡检错过了饭点。
条件艰苦,最终徐龙和同事们,只能前往附近乡镇采购,备足饼干、方便面等零食,在忙碌时充饥。
“有时候真是累到想哭,这啥也没有,太孤独了。”在很多个闷热难以入睡的夜里,徐龙心灰意冷。但在同事们的相互鼓励下,希望的火焰,又在彼此内心升腾。
工程建设如同攀登一座巍峨的山峰,商砼紧缺、架杆匮乏、吊车等关键施工资源的严重不足,很多问题横亘在项目推进的征途上,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
尤为严峻的是,在这片亟需现代机械臂膀的长汀县,竟然连一台50吨以上的吊车都难觅踪影,这无疑给本已紧绷的工程进度雪上加霜。
然而,正是这样的绝境,激发了这支团队的斗志,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迎接黎明的曙光。
兰州石化人骨子里的那份“问题面前不低头,困难当前勇向前”的基因,被无限放大。
当时,长汀催化剂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王锐带领采购及施工管理部主任李世强与小组成员一起从赣州、瑞金、泉州、厦门等地想尽一切办法调用设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一个月后,是长汀县酷热难耐的三伏天,近40摄氏度高温炙烤,让这些西北汉子直呼崩溃:“汗水怎么也擦不尽,太阳直射下的皮肤轻轻一碰更是辣地疼。”
当时,桩基钻头又在地下40多米岩层遇到了中风化岩,钻头只冒蒸汽不进岩,工程面临着延期风险。
王锐带着小组成员协调设计单位优化桩基图纸,分析打桩难点,联系当地政府确定定额,组织专家评估实施工程的方案,核算实施工程的成本。在不懈努力下,施工进度顺利推进,费用较施工方提出的价格降低了近70%,节约费用约2000万元。
那年3月开始,长汀连续71天的阴雨连绵,让整个工地陷入了一片泥泞之中。雨水不断冲刷着刚刚建好的地基和排水渠,给整个工程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真是低估了南方的大雨,这雨,穿了雨衣都没用。”李世强回忆说,每逢雨季,大伙都是泡在雨里去抢险,个头矮点的同事半个身子都在泥水里。
对于李世强和绝大多数出生在西北的同事们而言,长汀的雨,是职业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无奈地望着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中的缓冲池,先前的努力已经功亏一篑,只能硬着头皮从头再来。
地基被雨水冲刷得摇摇欲坠,厂区排水渠也早已不堪重负,小组成员不约而同披起雨衣冲进项目施工场所,泥水溅满了他们的裤腿,他们全然不顾,一心只想尽快排水,保住项目建设区域的安全。他们的身影在风雨中交织,那是兰州石化人的团结、勇气,更是责任。
雨季虽长,但工期却不曾耽误。微球运行二部主任、党支部书记陈林山说,当年长汀催化剂项目组发出了“晴天猛干、小雨抓紧干、大雨室内干、地下工程抢着干”的倡议,组织干部员工冒雨作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第一批前往长汀的成员里,李炜和廖集鸿是大家眼里的佼佼者,从踏入长汀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投入工作中。
“当年孩子还在读三年级,现在已初二了,时间可真快啊!”原料动力部技术员廖集鸿说,为了更好地工作,原本和妻子孩子两地分居的他,在项目开工前决定将家人接到长汀县,让孩子和长汀项目一起成长。
项目正式运转前的那段日子里,廖集鸿和小组成员们除了在雨季中抢工期,还要不分昼夜调试新装备。
2019年10月,催化剂项目微球装置前期调试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让廖集鸿没想到的是,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蕴含“玄机”,新设备需要每个人像“新人”一样耐下心来重新学习研究。
调试的日子里,时间仿佛被拉长,像李炜、廖集鸿一样的员工,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奋斗,只为一个目标,早日实现项目投产。
秦松,作为团队的领航者,他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在调试现场,最晚离开。他与技术员们并肩作战,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那些数字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符号,更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
“风量多少合适?温度啥状况能保证产品正常产出?”……这些在日常或许显得琐碎的问题,在此时却成为了团队讨论的核心,每一次的头脑风暴都是对智慧的极致压榨,也是对信念的坚定守护。
长汀的夜空下,项目建设现场的灯火依旧通明。小组成员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显得格外坚毅。
从工业物资种类短缺、供应商数量不足,到小组成员奔赴几百公里外的地区调运商砼、架杆、吊车等大型设施;从生态环境薄弱到投入资金力求环保高标准;从闷热潮湿的“荒芜”到如今小县城的繁华……仅仅9年时间,秦松的一头青丝早已熬成白发。
2019年12月21日凌晨3时,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福建长汀催化剂项目微球装置高压喷雾进料,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微球催化剂产品,开车试生产一次成功。
2020年6月29日,1.5万吨/年分子筛装置流程打通,开车一次成功,生产出质量性能优异的产品,特别是衡量分子筛的重要指标结晶度提升到95%以上,达到国内顶配水平,产品销售到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市区,还出口到乍得、尼日尔等国家和地区。
兰州石化在革命老区福建长汀建成了全球单套生产顶级规模的催化剂生产基地,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及生产的全部过程清洁化程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催化剂这一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全产业链,实现了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如今,乘坐动车穿过悠长隧道进入长汀县,映入眼帘的“第一景”便是兰州石化催化剂项目厂址。而且,作为长汀县青少年科普基地,长汀催化剂项目还在跨界推动着长汀县的发展。
艰苦奋斗,历来是兰州石化人的坚守。在那片曾经荒芜的滩涂之上,兰州石化人的坚韧与汗水,如同春日细雨般悄然滋养,孕育出了今日辉煌的兰州石化——一座矗立于西北大地的工业明珠。
60多年风雨兼程,如奋战在长汀大地上的秦松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一样,兰州石化人以铁骨铮铮之躯,披星戴月,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传奇,他们的身影,在晨曦微露中拉长,在夜幕低垂时依旧忙碌,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对石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新一代石化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前辈们传承下来的光芒,那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如今,兰州石化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兰州石化人的心血与汗水,每一套装置都见证了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正如耀眼的长汀产业扶贫之路一样,兰州石化人正用他们那永不褪色的石油精神,书写着一个个辉煌精彩的篇章。他们的故事,真实具体的激励着后来者们,不断上下求索,勇攀高峰,让梦想插上翅膀,照进充满希望的现实。(章梓)
国家七部委委派中国石油与长汀建立固定的共建帮扶关系。中国石油迅速响应,形成了“中石油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项目”等对口帮扶计划。
联系人:翟经理
电话:15838167033
联系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太康东路369号恒生科技园A-23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