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应用到生命探索,从智能家居到数字医疗,从智慧AI到环保系统……一个个结合了科技未来、智慧生活、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且别出心裁的作品,展示了我市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点亮了科学梦。12月21日,第40届江门市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在新会尚雅学校举行。据了解,自作品征集以来,大赛吸引了全市150多所中小学校近万名学生参与,经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学校评选推荐,共收到师生参赛作品200余项。
在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答辩现场,小选手们自信满满地阐述自己的研究课题与成果,展现出扎实的科学知识储备与严谨的研学态度,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奇思妙想所叹服。大赛还邀请了多位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保证了赛事的专业和公平。“大赛反映出青少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与强烈责任感,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今后,我们还会举办更多活动和赛事,让更多青少年能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逐他们心中的梦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大赛作品精彩纷呈,涉及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日常安全、智能家居、生化研究、乡土特色,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不仅有传统电子机械结构的巧妙设计,又有新时代互联网跨学科融合应用,还有生物科学技术助力环保运用的创新研究,更体现了本土地域特色的人文关怀。
《环保卫士黑水虻校园垃圾新处理》获得小学创新成果一等奖,由来自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丰雅小学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科创灵感来自一节“废物利用”的主题科普课。“我们学校午托每天都有剩饭剩菜,恰巧发现老师用黄粉虫喂养山鸡,所以我们就想既然要花钱买,不如自己用生活垃圾养殖黑水虻,用来喂鸡、养鱼,实现废物再利用。”参与该项目的选手介绍,整个课题的研究历时3个月,通过多次实验探究了不同生活垃圾和环境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帮助黑水虻在校园内“安家落户”。
该课题变废为宝的创意、严谨的实验过程,获得了梁启超先生孙女、梁思礼院士女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梁红的点赞。“这个课题的实验过程设计得很完整,学生们细致观察了黑水虻的生长过程,并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思路很清晰,也非常符合科学探索的规律,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小学会怎么样进行科学探索,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梁红点评道。
“企业的配电室一般采取人工值守,实行定时巡查制度,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也没办法做到对配电室的环境和安全实时监控。”来自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参赛选手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研发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该系统能在云端上实时监控储能表电压以及当前发电站的温度,当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关闭负载时,工作人能在移动端实时控制设备。该作品获得了高中创新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未来有望投入市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的技术能大范围的应用于企业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参与该项目的选手说。
外卖被偷,这种事近年来并不少见。为此,来自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的参赛选手开展了《多功能外卖箱》的课题研究,并获得了高中创新成果一等奖。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多功能外卖箱是一个与摩托车后备箱大小相仿的盒子,虽然体积不大,但底部布满了精密的线路,左边厢能保暖,右边厢能制冷,还带有防盗、消毒等功能。“我们从7月份开始做研发,外卖箱主要是通过限位器开关功能模块来控制。当有人偷拿外卖,只要打开外卖箱,报警系统会立刻启动,让外卖员、商家、消费的人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是有人偷拿了外卖。”参与该项目的选手介绍道。
在科技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代,如何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是一项全国性逐级选拔的比赛,也是一项具有40多年历史的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大赛。多年来,比赛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学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等)开展,是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的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
江门市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去参加了,是目前我市面向在校中小学生顶级规模、层次最高、最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比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大赛包括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教师竞赛等项目,评委还会推荐优秀作品参加2025年3月中旬在广州市举行的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
据悉,第40届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市监局和团市委联合主办,大赛主题为“创新·体验·快乐·成长”,全市150多所中小学校的近万名学生去参加了,经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学校评选推荐,共收到师生参赛作品200余项,其中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项目162项、科技教师竞赛项目44项、研学类设计比赛项目24项。经各县(市、区)评选推荐、资格审核检查和市赛初评,有162项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44项科技教师竞赛项目进入本次展评活动,14项研学类设计比赛项目进入终评环节。最终,共有33项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10项科技教师竞赛项目、6项研学类设计比赛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近年来,市科协在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举办2024年“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邀请10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开展前沿科普讲座87场,覆盖城乡中小学生5.6万人;实施科技教师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科技教师培训交流活动13场次,超6200人次参与;举办市机器人竞赛、市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市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省无人机大赛(江门分站赛);牵头开展寻找江“科普之星”系列活动,包括举办江门市青少年科普讲解大赛、江门市科普剧大赛、江门市中小学“奇妙英语”科普挑战赛、江门市“气象小主播”大赛等四大赛事。
与此同时,我市收获了累累硕果。通过层层选拔,我市今年推荐了不少优秀选手和作品参加各类国赛、省赛,共斩获奖项622个。其中,江门一中学生获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和格科英才奖、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江门紫茶小学科普剧作品获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冠军;江海区景贤小学、天鹅湾小学学生分别获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更是这股力量中的重要一环。今后,我们将积极挖掘资源、开拓平台,丰富广大青少年接触科学的有效载体,期待侨乡青少年能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